我的写生说
寻之义

古有搜尽奇峰打草稿之说。观其古,望其今,唯有其以心者存其世。古有典经之作,今有纷繁变法之风。仰观古今,思矣,叹矣。

不变者,学于然,守于心,现于象,造于意——我的写生说。虽学于自然,但不困于自然,观于自然,但不描于自然。搜其律,为我所用。以古法黑白之象造于境,舒其心,达其意。然,困于自然者,看其是真,非其真。似自然者,才是真。

此次张家界一行,带有疑问于自然。从画十余年,何为艺术语言,何为建构笔墨体系,久思不解。苏东坡说,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,乃造物之无尽藏,耳得为声目遇成色,给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感。望此美境,学于自然之时,虽有览游之人,但心存林间,夜宿山头。白昼观其景,夜有思之虑。动笔之少,思虑之多。山林有四时之变,读其表,得其皮。观其律,得其质。造就“象外之象”,“胸中之意”,便得其真。

深夜谈论书画之道,兴奋不已。畅谈古今,颇有感悟。对于开始的疑问,也不再是疑问了。明白不能为形式而形式的道理,形式在于感悟,在于心。不能只得其表,忘之以理。真正的艺术美建立在一定的精神之上,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建立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。

通过此次写生,于山间,仰观美景,颇有感言。
孤入深山斜阳伴,乍显入秋似水寒。
心存墨笔丹青渲,旁若临边无人烟。
回看孤名无一物,已是世间三十年。
